游客耿春玲赢得沙漠星星酒店住宿券。
小游客获得礼品喜笑颜开。
游客集中卫特色印章。
街巷里的快闪表演活力四射。
农特产品推介现场。
游客围观于振玲手擀蒿子面。
非遗传承人展示“咪咪”演奏。
五月的北京,槐花飘香。5月1日至5日,“青春漠漠搭·现在就出发”2025年宁夏(中卫)招商推介展销活动,在北京石景山区模式口历史文化街区举行。这场招商推介展销活动,以非遗文创、旅游精品、农特产品、特色美食四大板块为核心,全方位展现了中卫“沙漠水城”的独特魅力,吸引超16万人次打卡,线上线下销售总额达220万元,并达成多项合作协议,撬动潜在经济效益上亿元。
非遗文创:组团亮相惊艳游客
在非遗展区,宁夏刺绣传承人乔亚茹手把手教一对母女体验双面立体掇绣工艺。“与苏绣、湘绣不同,掇绣风格粗犷质朴,别具韵味。”乔亚茹介绍。她创新将刺绣融入毛衣链、手提包等日常用品,让非遗真正“活”起来。
“一毯传三代”的宁夏手工毯以细腻柔软的质地和独特的光泽闻名遐迩。展台前,游客们忍不住伸手抚摸,赞叹不已。自治区级传承人魏海明现场演示“8字扣”织造技法,耐心解答游客的疑问:“这些色彩不是后期染的,而是先给羊毛染色再织造,才能保证色泽持久。”一问一答间,这项古老技艺悄然走进更多人的心里。
中卫复刻技艺传承人房志农带来岩画主题茶托、刻瓷盘,大麦地岩画中的虎、鹿等形象栩栩如生。上海小游客陈馨亲手拓制岩画老虎后,兴奋地表示暑假要去宁夏探访真迹。
“咪咪”——一种西北古老的民间乐器,在传承人马文祥的吹奏下,悠扬的旋律吸引了众多游客。《两只老虎》《新年好》等熟悉的曲调响起,孩子们纷纷围拢过来学艺。外国游客听到《喀秋莎》《桔梗谣》时更是激动不已,纷纷拍照记录这跨越文化的音乐瞬间。
“这套作品叫‘黑山峡二十四节气’,材料全部来自黄河(宁夏中卫段)与沙漠。”传承人刘鹏向游客展示着他的沙石画文创。骆驼、黄河等元素化作耳环、手串、冰箱贴,深受年轻人喜爱。
游客张学兵感叹:“没想到宁夏中卫藏着这么多非遗宝藏!”高三学生王睿对中卫建筑彩绘产生浓厚兴趣,认真聆听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进德的讲解。
近年来,中卫市通过“非遗+”融合战略,推动传统技艺产业化转型。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非遗5项、自治区级非遗67项 ,建成37处非遗传承基地,培育出滩羊手工地毯、黄河沙瓷等特色品牌。2024年,中卫市非遗产业年产值突破1亿元。
特色美食:地道风味征服味蕾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此次中卫非遗美食“组团”进京,让游客品尝到地道的塞上风味。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于振玲带着女儿,在展位前现场展示蒿子面制作技艺。“薄如纸,细如丝,欢迎大家到宁夏中宁品尝!”她一边擀面,一边向游客介绍。女儿则负责煮面、调味,搭配秘制臊子。一碗碗筋道爽滑的蒿子面引得游客排起长队,不少游客吃完一碗又回头排队。
扁豆子面餐车前同样人头攒动,浓郁的豆香让游客纷纷驻足。北京市民王燕带着女儿尝鲜后赞不绝口:“豆香味很特别,和北京的炸酱面完全不同。”阿塞拜疆姑娘古奈和阿丽亚品尝后竖起大拇指:“中卫扁豆子面,真的香!”
“一上午就分享掉了70斤。”海原厨师马林一边从蒸笼里端出热气腾腾的羊羔肉,一边介绍,“我们选用两个月大的散养土羊,肉质鲜嫩无膻味,配上红葱和胡麻油,味道更香。”
老纪清炖土鸡已有40年历史,选用560天果园散养土鸡烹制。传承人王玉林和秦雯此次带来30只土鸡,现场制作,香气四溢。“我们想让全国消费者品尝到这道美味,但锁鲜技术仍是难题。”秦雯希望找到无添加的保鲜方案,让清炖土鸡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中卫市商务局流通贸易科科长李芳表示:“此次进京展销,不仅让中卫美食走进首都,更推动了产业合作与品牌升级。”中卫依托“高端牛羊肉”“富硒农产品”产业,已建成3个国家级农业强镇,并在黄河宿集、沙坡头星星酒店等打造高端美食体验场景。
农特产品:天然健康俘获人心
中宁枸杞、沙坡头旱苹果、海原小杂粮……农特产品区汇集宁夏独特风物,每一款产品都承载着中卫的风土故事。
木质花车上,中宁枸杞红若玛瑙,参展企业带来枸杞干果、原浆及创新产品。宁夏贵合源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不仅展销传统枸杞制品,还推出枸杞洗发水、护发素和面膜,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驻足。“枸杞全身都是宝,我们要用好这一资源。”该公司经理万慧清表示,目前正研发枸杞牙膏和口红,计划年内上市,进一步延伸产业链。
“荞麦面粉已售罄,小米和大黄米也快卖完了。”宁夏锦彩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销售经理田世梅欣喜地说。得益于独特的生长环境,海原小杂粮品质出众,已成为当地特色产业。目前,该公司正在申请有机认证,为进军更广阔的市场铺路。“这是我们的新机遇。”田世梅信心满满地说。
“我们的苹果90%都有糖心。”宁夏弘兴达果业有限公司财务经理马立佳,指着展台上的红富士、嘎啦、维纳斯等品种介绍。沙坡头旱苹果凭借脆甜口感,已进入北京、重庆、广州等地市场。“未来要加强品牌宣传,让更多人认可我们的苹果。”马立佳说。
中卫市西部枣业食品有限公司带来的软梨汁和南长滩大枣早早售罄。该公司经理拓明旺透露,正与北京采购商洽谈合作,计划将市场从陕甘宁青拓展至东部地区和南方。“消费者对天然健康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正是我们的优势。”拓明旺说。
展销活动期间,中卫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额达30万元,背后是产业从“卖原料”到“卖健康”的蜕变:中宁枸杞占据全国药用市场70%份额,通过开发枸杞咖啡、膳食纤维饼干等功能食品,全产业链产值达156亿元;沙坡头旱苹果获地理标志认证,品牌价值持续提升;宁夏贵合源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北京企业签下100万元订单,开启常年合作。
中卫已建成10个农产品电商园,培育出“杞里香”“早康”等天猫亿元级店铺,农产品网销额年均增长40%。此次与北京连锁商超达成合作,标志着中卫农特产品正式进军一线城市。
文旅魅力:全国游客的“诗与远方”
“住星空帐篷、看篝火晚会,这趟旅行必须安排!”在文旅推介区前,河北游客耿春玲手握抢答环节赢得的沙坡头沙漠星星酒店住宿优惠券,兴奋地与同伴规划行程。情景剧《遇见沙坡头》、中卫道情《秀才美女酸辣汤》等特色演出,巧妙融入骆驼、黄河、星空等元素,向游客生动展现“沙漠水城”的独特魅力。
仅开幕式当天,中卫便签下3份重要协议:中旅旅行将为中卫输送2万名入境游客;中旅(宁夏)沙坡头旅游景区有限公司与中国教育电视台签订“乐龄杯”全国老年文化成果展示活动框架协议,预计吸引千余名老年游客;北京煜鼎五洲国际旅游有限公司将开通专列,为中卫带来1万名“火车游”游客。
五一前夕,首批“万人游中卫”直通车和包机游客已抵达,提前点燃旅游热潮。节日期间,中卫各大景区人潮涌动。
这一成绩源于今年3月启动的“青春漠漠搭·现在就出发”全国文旅推介活动。42天内,中卫走进13座重点客源城市,最终达成20项客源输送协议,杭州、上海、天津固定航线及襄阳、昆明旅游包机,以及20列旅游专列合作意向,吸引超30万人次报名前往中卫。
中卫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源于对“大漠、黄河、绿洲、星空”等资源的深度挖掘。近年来,中卫坚持“全域全景全时全业”方向,依托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等优势,打造了沙坡头、寺口子、黄河宿集等核心景区,培育星空露营、沙漠徒步、黄河研学等30余个特色项目。2024年,全市接待游客1850万人次,旅游收入110亿元,高端民宿入住率达95%,沙坡头星星酒店更是一房难求。
中卫正以独特的文旅魅力,成为全国游客心中的“诗与远方”。(记者 闻海霞 见习记者 杨月儿 文/图)